查看原文
其他

【科研模型100例-18】肿瘤模型/海胆状粒子

独孤嘌呤 3D科研绘图 2021-12-21


【例18】肿瘤模型/海胆状粒子
难度:★★
知识点:置换


本例教程是继倒角变形器之后,在科研绘图中使用频率第二高的变形器——置换。其基本功能是用一张图片来影响模型的起伏。

举个简单的例子,创建平面对象,添加置换变形器。


置换的着色属性中,点击「着色器」右边的三角形箭头,在下拉列表中选择渐变。就可以看到平面的一端升高,另一端降低。



这就是用一张黑白渐变的贴图改变了平面的高度分布。白色表示凸起(沿局部法线方向),黑色表示凹陷。

如果对象不是平面,而是一个球体呢?我们来看第二个例子。

创建一个球体对象,「类型」改为六面体,「分段」72。


添加置换变形器,并在「着色器」贴图中选择噪波。


点击噪波贴图,进入其着色器属性。可以看到噪波贴图是黑白两色随机分布的一类贴图,「颜色1」为黑色,「颜色2」为白色。所以球体会出现凹凸起伏的效果。这里可将「全局缩放」设为400%,让每一小块黑色或白色影响的范围更大一些。


C4D之所以强大,噪波贴图的丰富种类功不可没。每一种都是不同的图案,这里我们将「噪波」类型设为沃洛1(这是制作表皮细胞常用的一种贴图类型)


如果需要让凹凸方向颠倒,一种方法是交换「颜色1」和「颜色2」的颜色,另一种方法是在置换变形器的对象属性中,将「高度」由原来的正值改为负值。


至于海胆状粒子,也可以用该方法实现。只需将「高度」值设置得大一些(如100 cm),贴图的噪波着色器属性中,「噪波」类型默认,「全局缩放」小一些(如50%)即可。


当「全局缩放」值较小时,黑白随机色的分布密度相对较高,如果模型分段不够将难以分辨局部的凹凸。这时可以加大球体的「分段」,如720。(该方法适用于画单个的海胆状粒子,因为分段太高,不建议对其克隆。如若需要创建很多海胆状粒子,建议用多边形建模挤出面的方法。)



* 深 * 挖 * 时 * 间 *
1、多次置换

置换变形器的着色器添加噪波,在「着色器属性」中,点击「噪波」最右侧的三角形箭头,可以看到各种噪波图案的缩略图。


根据这些图案可以大致预测置换后的形状,对于表面凹凸特性较为多样的对象,可以添加多次置换变形器来实现。如下图所示——

(这个模型本例不作细讲,因为涉及到置换贴图的黑白颜色修剪,以及衰减属性的域控制。有兴趣可自行尝试。)


2、域对象的使用
创建一个平面对象,「宽度」和「高度」均设为600 cm,「宽度分段」和「高度分段」均设为60。


添加置换变形器,「着色器」选择噪波。进入着色器属性,「噪波」图案默认微噪波,「全局缩放」设为500%。并在置换的对象属性中将「高度」值设为30 cm,使平面起伏更加明显。


置换变形器的衰减属性中,长按「线性域」,在下拉列表中选择线性域


对象窗口中的置换变形器子层级多出一个线性域对象,对应于视图中出现的紫色符号。添加线性域之后,平面的一侧起伏消逝,在线性域的两个平面之间,起伏沿着X+方向逐渐增强,过渡到平面的另一侧仍保留原先的起伏效果。


下图是添加圆环体域的效果(C4D中文版翻译成了远环体域,应该是个小失误)


让变形器只对模型的局部起作用,这就是对象的其中一种用法。除了线性域、圆环体域之外,还有球体域、径向域、着色器域等,它们的更多用法我们会在日后的教程中讲到。

本例讲解到此结束,感谢大家的观看!

下期案例预告:波浪状曲面

p.s. 本系列的视频教程将在思斐迩科研绘图社群中推出,敬请期待。
点击下方图片,或者在后台主页面回复“社群”可查看社群内容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